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排名)




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排名

数字化发展与转型的浪潮正在带来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变革。3月13日晚,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教师张琼丽,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云思智学CEO刘渝做客新京报全国两会三人谈直播间,共同探讨学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智慧作业如何实现等话题。

新京报全国两会三人谈直播间,多位嘉宾探讨智慧作业等相关话题。

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带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数字技术可以为教师备课更好地赋能,比如更好地了解学情,结合数字技术备资源、备教材、备导学案,教师所需要的,我们都可以靠技术平台提供相关的指引。”在李晓庆看来,数字技术可以带动学校教育的提质增效,首个方面即体现在此。

同时,数字技术也为课堂的深度互动提供了可能,让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加方便地获得学生的信息。“比如,数字书写采集技术现在发展得非常快速,我们就可以借助该技术带来的便捷采集方式,看到学生思考的过程。”

此外,李晓庆表示,数字技术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的效率,可以从学生作业完成的表现来直接检验教学效果。她以扫描技术、自动批阅技术、音视频识别技术为例,使用相关技术可对学生的学业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进而更快速地检验课堂效率。

在李晓庆看来,数字技术背后所产生的学生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为其长远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比如中高考要对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整体性评价,那么如何抓住学生群体的发展性变化?可从日常的学业数据中获得启发。”此外她提到,甚至包括学生选科分班等等,都有赖于日常的学生数据。

作为一线教师,张琼丽在数字教育赋能课堂方面感触颇深。

“首先是老师备课,我们学校老师会依托一些网络备课平台,平台可以根据老师备课的习惯,精准推送备课资源。”张琼丽表示,在教学环节,很多老师也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疫情之后,我们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课的频率也大大增加,哪怕不是疫情期间,我们也会适当地采取这种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更全面的优质教学资源。”

同时,在课后的作业和检测方面,张琼丽表示可以借助平台组卷、设置答题卡,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如分析每个学生薄弱的知识点在哪里、班级整体薄弱的知识点在哪里。”

实现个性化作业设计有三大痛点

作业是判断学情的“晴雨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作业分层?

实现作业分层和个性化有其现实难度,“分几层就意味着老师要对几个群体同时关注。”李晓庆表示,比如中学阶段,很多学生在相应学科上有了一定积累。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有的学生强一些、有的弱一些,用数字技术了解学生的情况,再结合结果,给学生布置任务就有了区分,“阅读水平相对强一点的学生,就更关注其思维的培养。本身积累不太够的学生,可能给他留的任务是要再进一步地强化阅读、增强积累。”

在李晓庆看来,老师很难实现学生的精准分层,依然是基于一定的目标去做小组分层,或基于能力进行分层。

同时,李晓庆提出,文化课外,素质类学科在实现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方面更具挑战。“比如体育,体育更多还是聚焦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耐力、速度、柔韧性等等,需要判断学生哪个方面是短板、哪个方面有优势。”李晓庆表示,数字技术可以通过相关的数据采集分析、智能影像识别等,给出特定反馈,“例如,耐力强的学生要做哪些训练,速度弱的学生要做什么训练。”

李晓庆称,当每个学科独立展开时,实现分层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的范畴就会更加宽广,目前所能实现的分层只是有限分层。同时,从长远来讲,数字技术始终无法替代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人工判断。

在刘渝看来,作业是教育教学数字化环节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巩固知识、进行诊断和自我发展的功能,“如果要把作业这事儿做得比较好,既要减负又要能提质,而且对孩子综合发展有帮助的话,在几个环节上还存在痛点。”

首先是作业的来源,“从学科内容上看,要跟着教学进度构建作业内容,就需要非常精准丰富的题目支撑,同时需要有好的工具或者平台,帮助老师快速有效地形成作业内容。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作业设计平台,里面包含了资源、工具、方法论等等,帮助老师设计作业。”

刘渝提到,其次是作业数据的采集,“数据是一切的基础。作业跟考试不一样,作业的频率更高,每天都要做、每个学生都要做,怎样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无感知的、常态化的采集,这是难点和痛点。”第三就是在采集了众多数据之后,如何进行分析处理,帮助老师和学生实现教育教学闭环。

利用数字技术探索素质教育更多可能

“双减”背景下,素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张琼丽在访谈中表示,数字化教育进校园后,十分期待相关平台能提供更多的素质教育资源,“以音体美课程为例,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有课后延时服务,很多落后地区的音体美课程效果不尽如人意。能否考虑用数字化的手段,让落后地区或者说教育资源相对欠缺的地区,也能共享优质的素质课教育资源?”

在刘渝看来,在素质教育资源方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做了非常好的支撑和基础保障。

记者注意到,在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国家队”产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成绩亮眼。该平台设置了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等10个板块、53个栏目,共4万多条资源,其中课程教学资源覆盖30个主流教材版本,满足了师生在线查找、浏览资源的初步需求。

刘渝表示,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很多学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但对于很多非中心城市的孩子而言,接触博物馆、科技馆等资源十分有限。

“从前年开始,我们就根据国家五育并举和核心素养的指导纲要,和我们每一个垂类的专业人员,生产相应的素质教育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200多门课程,包括美育、德育、体育、科技教育等5大门类。”刘渝表示,这些资源使用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可以参与互动,还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教学成果,孩子也非常喜欢,“我们希望这些资源要有用、要好用、要能用,形成对国家资源的必要和有益补充。”

此外刘渝指出,“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国家‘三通两平台’搭建比较好的基础硬件环境,因此,在不增加学校负担的情况下,课堂上可以采取‘校内老师主导,线上老师主讲’的双师协同授课模式;课后服务时段可以采取‘以线上资源为基础,线下老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

避免数字技术使用给教师带来新的负担

如何借用数字技术为教师减负?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其实有很多过程性的问题需要解答,有可能是去问老师,也有可能去问同学或家长。”刘渝表示,老师一个人要面对众多学生,与此同时,家长可能因为时间精力甚至能力问题,无法解答学生的疑问。在此情况下,可以设计相关平台,识别孩子的问题,同时,采用智能方式,在资源、内容、学习路径上帮助学生,进而有效帮助老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达到一定程度的为教师减负。

同时,在作业批改方面,可以采用智能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并诊断分析,反馈给学生、老师和家长,有效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在李晓庆看来,解决教师负担问题需要思考数字化转型手段到底如何为教师赋能,“比如,使用新技术采集作业数据、分析学情,目前已经有这样的技术出现和应用。解决占用教师时间长、消耗精力大的问题,或许是技术改善的突破口。”

李晓庆提出,给教师减负的另一种方式是让老师拥有助教,“无论什么样的技术进入校园,都需要帮助老师了解、学习。即使老师本身有比较好的素养基础,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李晓庆提出,教育科技企业或高校教师都可能充当助教的角色。

同时,李晓庆以北京市的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管理服务平台为例说到,学生跳出学校边界,寻求校外公共服务,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公共服务机制,其实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帮助老师减轻负担。”

最后,李晓庆提出,优秀的学生有很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学生的成长进程中,老师的确是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家长的参与也是非常关键的。家校的有效协同也能够帮助老师分担负担。”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陈荻雁

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排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排名)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