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考研,我是外省的,本科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想考中国传媒大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生,难考吗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考研,以及我是外省的,本科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想考中国传媒大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生,难考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我是外省的,本科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想考中国传媒大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生,难考吗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学校推荐
  3. 中国传媒大学工科计算机国家台重点实验室2o23年录取线
  4.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博士招生简章
  5. 中国传媒大学工学研究生招生人数

我是外省的,本科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想考中国传媒大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生,难考吗

计算机学院不难考,2010年275分就能上了,你来读研可以跨学院接项目,比如你会编程,你可以来游戏系写游戏程序,这种项目有钱而且也算你就业时候的一项加分点每年10-11月和3-4月学校都会有大型校园招聘,就业机会很多,社会上对中传还算比较认可,实际建议你如果不是有特别心仪的工作还是不要局限自己的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学校推荐

排名前5的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是国内目前计算机专业排名第一梯队,能力不相上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35 浙江大学 A+

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5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6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A

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11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12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A-

13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4 10145 东北大学 A-

15 10183 吉林大学 A-

16 10247 同济大学 A-

17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8 10486 武汉大学 A-

19 10533 中南大学 A-

20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21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22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23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

24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B+

25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27 10055 南开大学 B+

28 10056 天津大学 B+

2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0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1 10246 复旦大学 B+

32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33 10286 东南大学 B+

34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35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36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B+

37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38 10384 厦门大学 B+

39 10422 山东大学 B+

40 10532 湖南大学 B+

41 10558 中山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610 四川大学 B+

44 10611 重庆大学 B+

45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6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B+

47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48 10294 河海大学 B

49 10299 江苏大学 B

50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

51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5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55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56 10559 暨南大学 B

57 10590 深圳大学 B

58 10635 西南大学 B

59 10730 兰州大学 B

60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B

61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62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63 10108 山西大学 B

64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65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B

66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B

67 10216 燕山大学 B

68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69 10280 上海大学 B

70 10285 苏州大学 B

7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72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B-

7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7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B-

75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76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B-

77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7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79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B-

80 10255 东华大学 B-

81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82 10295 江南大学 B-

83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B-

84 10386 福州大学 B-

85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B-

86 10427 济南大学 B-

8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88 10593 广西大学 B-

89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90 10673 云南大学 B-

91 10697 西北大学 B-

92 10746 青海师范大学 B-

93 10755 新疆大学 B-

94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95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B-

9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C+

97 10032 北京语言大学 C+

98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C+

99 10059 中国民航大学 C+

100 10075 河北大学 C+

101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C+

102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03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104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105 10264 上海海洋大学 C+

106 10292 常州大学 C+

107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108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109 10351 温州大学 C+

110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111 10403 南昌大学 C+

112 10459 郑州大学 C+

113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C+

114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115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116 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C+

117 10657 贵州大学 C+

118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119 10710 长安大学 C+

120 11065 青岛大学 C+

121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C+

122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C

123 10076 河北工程大学 C

124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125 10110 中北大学 C

126 10188 东北电力大学 C

127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128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129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130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C

131 10456 山东财经大学 C

132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33 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 C

134 10530 湘潭大学 C

13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36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C

137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138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C

139 11075 三峡大学 C

140 11117 扬州大学 C

141 11258 大连大学 C

142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143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C-

144 10463 河南工业大学 C-

145 10475 河南大学 C-

146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147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48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 C-

149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50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151 10589 海南大学 C-

152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53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54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C-

155 10623 西华大学 C-

156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C-

157 10705 西安石油大学 C-

158 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C-

159 11535 湖南工业大学 C-

160 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C-

16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162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63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164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165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C-

166 10385 华侨大学 C-

167 10405 东华理工大学 C-

168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中国传媒大学工科计算机国家台重点实验室2o23年录取线

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录取线是与考生报考情况和全国考生的实际情况相关的,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预测2023年的录取线。同时,中国传媒大学工科计算机国家台重点实验室的录取标准和具体情况也可能在未来发生变化,因此只能在规定时间内等待官方公布的录取线信息。如需要了解历年录取线的情况可以参考大学官方招生网站或者其他权威媒体的报道,以及向相关招生办公室咨询。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博士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

学校是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科研资源丰富。现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一、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集体决策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重大问题。招生处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相关规定和办法,组织开展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实施细则,对相关人员进行政策、业务、纪律、程序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资格审核小组,负责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按学科或专业成立材料评议小组,负责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议。材料评议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原则上由本学科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按专业或研究方向成立复试考核小组,负责开展复试具体工作。复试考核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由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组长须为博士生导师。每个复试考核小组另设复试秘书一名,负责复试情况记录等工作。

二、招生计划

我校2021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195人,其中非专项计划186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7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2人。我校实际录取总人数以及各博士生导师的实际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

各博士生导师招收非专项计划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数请参阅我校《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21年招生学科或专业范围为:新闻学(050301),传播学(050302),广播电视学(0503Z1),互联网信息(0503J4),艺术史论(1301Z1),戏剧与影视学(130300),广播电视艺术学(1303L2)。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2021年招生专业为:广播电视学(0503Z1)、文化产业(1301J1)。

三、招生方式及选拔模式

我校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式有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三种方式。

1.直博:直博生从本年度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我校已完成2021年直博生的录取工作。

2.硕博连读:面向我校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要求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3.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所有考生招生。

我校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可招生专业及博导信息详见《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对于同等学力考生,或硕士阶段为专项计划的考生,或欲报考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专项计划的考生,只可选择“普通招考”方式。

直博或硕博连读考生在报考时只能选择非定向就业类型。

从2021年开始,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选拔模式,所有招生方式(包括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均采用“申请-考核制”模式进行选拔。选拔流程包括考生报名、提交申请材料、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初试、复试等环节,详见“五、报考流程”。

四、报考条件

(一)基本要求

所有考生均须符合以下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以“直博”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直博”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已取得当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2.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

(三)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须为具有我校学籍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不含专项计划)。

2.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成绩优秀。

报考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或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的考生主干课程平均成绩须达85分;报考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的考生主干课程平均成绩须达80分。

3.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

报考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或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的考生须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第一、本人第二)身份发表至少1篇SSCI检索或CSSCI检索(含扩展版)论文,或公开出版至少1部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著作(署名前两位,不含编著);报考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的考生须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第一、本人第二)身份发表至少1篇SCI/EI检索论文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四)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在国(境)外院校获得学位者,还须具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在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非学历教育形式,只有硕士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者必须在报名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2.2021年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还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获得学士学位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同等学力人员,须在本人所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

五、报考流程

(一)报名

1.直博

我校已完成本年度直博生的录取工作。

2.硕博连读

报名时间:2020年12月4日上午10:00至2020年12月11日上午10:00。

报名网址:http://yz.cuc.edu.cn/bs_sbld/

3.普通招考

报名时间:2020年12月15日上午10:00至2021年1月15日上午10:00。

报名网址:http://yz.cuc.edu.cn/bs_ptzk/

(二)提交申请材料

考生在报名时须同时提交能够证明自身报考资格、学业水平、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须通过报名系统提交,不可通过其他途径提交。

申请材料清单(模板详见报名系统,以下清单若与报名系统要求有出入,则以报名系统要求为准)如下:

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

2.学籍学位证明材料。

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须提交硕士学位证书或者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在国(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报告扫描件。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扫描件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电子版,录取当年入学前可获得国(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近期开具的在读证明或成绩单扫描件。

同等学力考生提交学士学位证书扫描件。

3.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

4.申请信。

5.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书。

6.专家推荐信。

7.硕士课程成绩单。

8.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或毕业设计作品(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交开题报告或作品说明)。

9.科研成果、创作成果、科研获奖、参与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注:考生须指定一项能反映本人最高学术水平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著作等。

10.外国语水平证书。

11.各类荣誉证书。

12.其他能证明自身学业水平、学术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材料。

13.诚信考试承诺书。

另外,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供满足报考条件所需的证明材料,详见“四、报考条件,(四),3”。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提交《报考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报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的考生须提交对口支援学校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推荐书。

(三)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

各培养单位资格审核小组依据报考条件的要求,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视为资格审核不通过,不予准考。

各材料评议小组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从学业水平、学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给出材料评议成绩。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的考生可进入初试考核环节。

绿色通道:以“直博”或“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考生,材料评议成绩合格后可直接进入复试;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且材料评议阶段被评为“优秀”的考生,由学校统一组织专家组进行复审,复审结果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可免去初试环节,直接进入复试。

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线发布、考生材料评议成绩查询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相关通知。

(四)初试

初试拟采用“机考”方式,重点考查考生攻读博士学位所需的学科基础、综合素养和学术潜质。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和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初试科目为《学术写作》和《人文社科综合》,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初试科目为《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各科目考试成绩均达到合格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环节。

《学术写作》、《人文社科综合》以及《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考试大纲详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及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时间初定为2021年3月6日,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初步安排如下:

人文社科综合:上午09:00-12:00。

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上午09:00-12:00。

学术写作:下午14:00-17:30。

如遇不可抗因素(如疫情防控需要等),我校将会对初试时间及方式等做适当调整,调整方案将提前在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公布。

初试详细安排、初试合格线发布、考生初试成绩查询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相关通知。

(五)复试

复试主要以学术答辩及交流问答等形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学术能力、创新潜质、综合素质、外语应用能力等进行考查。

复试的时间、方式、流程、要求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发布的复试录取办法等相关通知。

六、录取

按照“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

录取办法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发布的复试录取办法等相关通知。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录取资格:

(一)提供的材料不真实;

(二)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三)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未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或未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七、学习方式与录取类别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习方式。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分为两类:“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报名结束后,报考类别将无法更改。

非定向就业: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定向就业(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等类别的考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我校。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2021年我校录取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各类专项计划除外,高校教师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除外)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招生总人数的10%。

八、学制与学习年限

我校2021年度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一律于2021年9月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经北京市教委审核通过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学籍,并开始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以“直博”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以“硕博连读”、“普通招考”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

九、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我校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以当年审批为准。2020年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

我校面向博士研究生设立了包含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捐赠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学术会议资助金、助学贷款等在内的多种奖、助学金,建立了完善的多元奖助体系。

十、注意事项

1.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2.教育部不允许考生同时被两个或以上招生单位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3.已招收直博生的博导,将不再接受其他招生方式的报名。

4.普通招考考生提交申请材料后,需要在报名系统中缴纳报名费200元。报名费仅可通过“网上支付”方式进行缴纳。缴费成功后,报名方有效,报名费一经缴纳,不予退还。

5.报考非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任何原因不能调档造成不能被录取或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负责。

6.报考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不能签订定向就业协议造成不能被录取或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负责。

7.“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须符合教育部文件中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生源范围及招生对象的要求。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且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材料时,须提交所在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审核通过并盖章的《报考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毕业后,须履行定向就业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原工作单位;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地区就业单位;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

8.报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的考生,须符合教育部相应专项计划管理文件中的规定。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且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材料时,须提交对口支援学校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推荐书。毕业后,须按定向协议到对口支援高校就业。

9.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参见军队相关部门制订的相关办法。

10.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作弊等,或者发现通过弄虚作假手段取得录取资格的,一律不予录取。已经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

11.本简章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12.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拥有对本简章内容的最终解释权。

十一、信息公开与监督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有招生方式的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等内容,将在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进行公示。考生若有异议,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申诉。

1.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详见“十二、联系方式”。

2.中国传媒大学纪检监察部门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65779383。

3.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82837456。

十二、联系方式

我校招生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如下。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五层502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24

咨询电话:010-65779227

传真:010-65768805

邮箱:cucyzb@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工学研究生招生人数

传媒大学工学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600人,中国传媒大学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考研,我是外省的,本科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想考中国传媒大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生,难考吗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