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考研(语言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语言学考研,语言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若如伽利略所说,宇宙这部大书是由数学铸造的,那么人类精神和文化就是由语言谱写的。自从六千年前苏美尔人写下第一行楔形符号起,语言从言语凝结成文字,不仅标志了人类文明的诞生,也为现代基于文字的诗歌和小说艺术提供了基本载体和构型。

语言和文字的诞生,将人类的表达能力与想象力延展到抽象的精神世界与未来。正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伊甸园之龙》中所言,这种体外信息的能力出现,让人摆脱了对预先编码遗传信息的依赖,其中非虚构的书写就形成了历史、哲学或科学,而虚构的想象与言说,则付诸于生存意义的激发和生命创造性的可能探求,这就是文学。

正因为如此,文学生来就包罗万象,是基于作为元媒介的语言上自然世界、人类心智、社会文化的交汇中心。在文学发展中作家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和基于规则的符号系统和不确定性与混沌的复杂性相关联。从口头诗歌的押韵与重复,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的循环叙事,卡夫卡的悖谬手法,到后现代小说中的非线性结构与基于数学规则的创作,都与复杂科学中若干核心概念相关联。

语言学的研究证明了这点,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中,语言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唯递归性——即「有限的手段,无限的使用」,这赋予了人类语言生成各种意义不同的、结构更复杂、形态丰富多样的句法的能力,从而使文学得以表达人类心智所能存在最复杂、最细微的思想。而在复杂科学中,「多者异也」,新思想的涌现又将带来对心智和世界的双重改变,于是我们看到,人类从想象和语言开始,已成为一个由模因驱动的物种,这导致了更大规模的文化共识创作与跨越时空的集体协作,使得人类已经成为参与到整个地球生态中的行星物种。

对文学的研究,通常会从文学史、文艺理论、语言学、叙事学、修辞学等角度展开,但另一方面,随着新工具、新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介,包括复杂系统、计算语言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区跨链等发展,又给了我们重新审视文学,包括诗歌和小说的机会,并且可能借鉴这些研究和成果去进一步理解和拓展文学的边界和能力。

因此本期复杂科学X艺术研讨会将聚集文学和复杂性议题,分别由三位不同背景的主讲嘉宾:李沐杰、朱琺、厌氧菌带来不同视角有关文学和文本创作分享,并由十三维对文学和复杂性重点研究做总结报告,最后与来自和《文艺报》的丛子钰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耿弘明进行对谈讨论。

研讨会时间与流程

时间:2022年10月30日(周日)20:00-22:15 (北京时间)

20:00-20:30李沐杰:文学与数字语言艺术中的抽象、操作型媒介与形式美学

20:30-21:00朱琺:在至简与极繁之间首施两端——关于文学复杂性

21:00-21:30厌氧菌:AI与写作创造力

21:30-21:45十三维:有关文学复杂性和计算语言学的若干研究报告

21:45-22:15 对谈环节,主持:汪嫣然,嘉宾:丛子钰、耿弘明

内容与主讲人介绍

李沐杰,实验写作者, 数字与计算文化研究者。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媒介与文化研究专业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哲学、数字与计算美学、数字语言艺术等。曾出版英文实验小说《Mirage Time》,杂志书《制造写作机器》《数字性写作》等。

主题:文学与数字语言艺术中的抽象、操作型媒介与形式美学

简介:从达达、超现实主义到激浪派,从乌力波、卡尔维诺到丹尼鲁斯基,现当代艺术与先锋文学作品中不乏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它们涉及抽象、操作型媒介与对形式的审美追问。此次分享将从艺术史和先锋文学流派的作品出发,探讨数学、系统如何生成、涵纳、构造文学与语言艺术。

朱琺

小說家

高校教師

悖論愛好者

越南古籍達人

自封前西湖湖長

形式主義狂熱分子

妖怪向博物學發燒友

博卡((文學))青年隊副隊長

反重力組織王二小醬油鋪主人

奇書收藏家、盜版販子兼任製造商

天然鬈受害者權益保障同盟臨時觀察員

致力于中華杜撰學、中華附會學、中華影射學

另名「馬達+S+狐猴」「子不語鳥獸魚蟲」

主题:在至简与极繁之间首施两端——关于文学复杂性

简介:「关于文学复杂性的讲演的简介」蕴有张力,我很喜欢。简单预告一下:我会在这次演讲中简介我的若干件自诩繁难的作品,试图通过具体个案来呈现一个尝试把文学越写越复杂的作者如何理解复杂。我将讲到一首看不下去(因为不懂)又念不起来(因为不懂)的诗,但也许它没那么枯燥:它讲了一个曲折的故事,却可能可以通篇由一个字组成,浑身都在押韵,为了写这首七百字的五言诗,我还自编了一本小字典。讲演中我还会展示正在使用大禹治水或者竭泽而渔的方式编纂的另两部辞典《汉语对蹠词典》《米字全书》,来谈贯彻在其中的:力图归一的简约与想要追究极端的复杂。这种思路可能发端于我在地理上的对蹠点:我生于魔都的城郊村镇(burgo),对应地球的另一端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博尔赫斯(J. L. Borges)曾经住在那里。博尔赫斯那种自古典文献浩瀚宇宙中继续延伸出的玄学与悖论,与法国乌力波诸位先贤多学科的奇想与规定异曲同工,我认为,卡尔维诺是这两支未来千年文学新曲最早的合奏者。

厌氧菌,计算机科学家、写作者、业余游戏研究者,现作为 AI 研究员就职于 Autodesk Research。研究方向包括 AI 辅助设计、AI 辅助内容创作、计算创意学、自动化符号性推理、计算逻辑学。论文发表于AAAI,TPLP (Journal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ogic Programming),K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ing),JELIA (European Conference on Logic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业余游戏研究评论写作者。偶尔也会设计开发自己的实验性独立游戏(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好玩)。

Blog:psyxel.com/

Twitter:@ywang485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in/yi-wang-aba36298

标题:AI与写作创造力

简介:AI能像人类作家那样进行创作吗?AI能够帮助人类写作者将创造力推向全新的高度吗?这次分享中,我会给大家介绍自动文本生成的一些计算机算法,考察这些算法如何融入到人类创作工作流中,并从计算创意学的角度,结合这些算法对上面的两个问题进行一些开放式讨论。

论文研读报告人

十三维,心识宇宙研究院院长,WEB3和元宇宙研究者,集智俱乐部核心作者,科学作家。长期关注研究意识与认知科学、复杂系统与因果科学,文艺理论与数字美学、游戏科学。最近研究兴趣为基于WEB3的AGI、以AI为核心的合约和DAO组织系统、元宇宙注意力和生态建模(合作论文已被IEEE Transactions接收)、演化艺术等。个人公众号:星辰与花朵。

主题:有关文学复杂性和计算语言学的若干研究报告

简介:自索绪尔语言学、皮尔斯的符号学,到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莱考夫的认知语言学、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及后续借助数学和计算工具的数理语言学和计算语言以来,语言已被公认为是连接心理、社会、文化、自然作为元媒介意义上的复杂系统,其中尤其是递归性作为核心;另一方面,在文学史上许多作家,诸如卡夫卡、卡尔维诺、乌力波等在叙事和语言技巧上又充分利用递归、分形以及数学和几何等技巧,显示出出文学作为生成性艺术的特征,而这又和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人工智能文本生成接续相连。本次报告将主要从复杂科学、包括认知科学、语言学、叙事学等领域解读近些年来的对文学包括诗歌和小说的最新研究。

主持人

汪嫣然,跨学科研究者、艺术评论人、诗人,现居上海。在艺术、哲学和科技的交叉领域进行工作,研究兴趣包括技术现象学、新物质主义和女性主义理论。曾就读于同济大学哲学系、巴黎高等艺术研究院,现为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博士候选人。其艺术评论见于《Leap艺术界》、《画刊》、Art-Ba-Ba等媒体。同时也是法中艺术促进会(APECA France-Chine)的艺术顾问。

对谈嘉宾

丛子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文艺报》记者。译有《最低限度的道德》一书,小说、批评发表于《十月》《北京文学》《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化冷战关系、21世纪中国当代小说批评、现代文学理论中的科学话语问题等,近期关注语言中的视觉与幻象问题。

耿弘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写作中心专职教师。译有《王尔德文选:镜子、谎言与瞬间》,发表《AI时代艺术概念的产生方式反思》《巫与人工神经网络》《数字人文的文学之维》等期刊论文、随笔、会议论文二十余篇。热衷于探索数学与哲学交汇地带的问题。最近关注跨学科视域下的 NLP与文学语言学、控制论与复杂网络、随机过程与叙事学等领域。

1. 集智俱乐部B站直播

扫码进入直播间

2. 视频号预约

3. 付费报名,可加入社群,获取腾讯会议、回放等权限。与社群成员共同交流,推动社区发展。报名收入将用于项目报告、内容成产及社群运营。可免费参与本系列探讨会。

参考阅读

  1. 《二十面体:乌力波》2020年

  2. Electronic Literature,Scott Rettberg,Polity; 1st edition (January 9, 2019)

  3. 电子文学的资料库网站:https://collection.eliterature.org/

  4. 《一座幽灵城市的拓扑学结构》,Alain Robbe-Grillet 著,郑永慧译,2011年中文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5.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卡尔维诺著,有辽宁教育版、译林版等多个中译本,书名又作《新千年文学备忘录》《美国讲稿》《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的备忘录》

  6. 《乌力波中国编》I、II,新世界出版社2011、2013年

  7. Tony Veale, F. Amílcar Cardoso, Computational Creativity: The Philosophy and Engineering of Autonomously Creative Systems.” , 978-3-319-43610-4

  8. Disney Research, Computational Narrative, ACM SIGGRAPH 2017 Courses 2017

  9. Marco, Guillermo and Gonzalo, Julio and Rello, Luz,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Creative Writing Skills of Transformer Deep Neural Networks (February 24, 2022).

  10. Calderwood, Alex, Noah Wardrip-Fruin, and Michael Mateas. “Spinning Coherent Interactive Fiction through Foundation Model Promp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Creativity, 2022

  11. Peng, Xiangyu, et al. “Guiding Neural Story Generation with Reader Models.” arXiv preprint arXiv:2112.08596 (2021).

  12. Riedl, Mark Owen; Young, Robert Michael. (2014) Narrative Planning: Balancing Plot and Character.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Volume 39, pages 217-268, 2010; doi:10.1613/jair.2989

  13. 《Mathematics, Poetry and Beauty》,Ron Aharoni, World Scientific (December 23, 2014)

  14. 小说: (俱乐部公众号文章)

  15. 《Language and Complex System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une 05, 2015

  16. 《Narrative Complexity: Cognition, Embodiment, Evolutio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19

  17. Choi, IR., Kim, J.W. & Choi, M.Y. Emergence of complexity in poetry: “Soleils couchants” by Verlaine. Palgrave Commun 5, 82 (2019).

  18. The Poetics of Complexity and the Modern Long Poem, David Barndollar, 2005

  19. Farsi, R. (2017). Chaos/Complexity Theory and Postmodern Poetry: A Case Study of Jorie Graham’s “Fuse.” SAGE Open, 7(3).

  20. Fisher, A. (1999). The Poetics of the Complexity Manifold. Boundary 2, 26(1), 115–118.

  21. The Poetics of Phase Space: The Open Artwork at the Edge of Chaos, Jason Hoelscher, 2014

发起人:十三维、汪嫣然、龙星如 主办方:集智俱乐部 联合策划:Conversazione 协办方:心识宇宙、福建师范大学美育中心、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复杂问题研究所 媒体方:信睿周报 总统筹:王朝会

复杂科学×艺术系列研讨会公开报名中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受到复杂性研究启发的“思维方式”已迅速传播到认知活动的多个领域。混沌、自组织、临界、自创生、涌现 ……其概念层次的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世界的灵活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有理由将复杂性理论视为一个扩充艺术与科学之间交叉领域的重要课题。艺术对复杂性做出反应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创造出显示“涌现行为”的系统。就本体论而言,我们不再将艺术品视为静态之物,而是将其看作不断发展的创造性过程的一个实例。同时,新兴的复杂科学(Complexity Science)也向当代艺术实践者提供了一个敞开的工具箱,这些工具包括混沌、分形、元胞自动机、遗传算法、蚁群算法、人工神经网络、L-System、人工生命等,它们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美学、生物艺术与人工智能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复杂科学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意识和生命系统的生成机制,而且有利于激发各学科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协同发掘后人类创造力和新美学的潜力,以期打开更趋向于综合性的创意空间。

由集智俱乐部主办,心识宇宙研究院院长、科普作家十三维,艺术评论人汪嫣然和策展人龙星如联合发起的“复杂科学与艺术”研讨会,旨在汇聚各领域内的行动者与思想者——包括科学家、艺术家、学者及相关从业者——展开超越单一学科的跨界知识讨论,探索复杂性研究与人文艺术潜在的交叉地带。本研讨会预计从2022年7月开始,每月举办一次,共计十二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参与,可加入社群并获得视频回放。

研讨会详情与框架:

语言学考研(语言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语言学考研(语言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