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官网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研究生教育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官网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研究生是什么
  2. 全日制研究生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途径
  3. 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的区别
  4.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
  5. 研究生教育特点

一、研究生是什么

1、研究生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里,对学历的一种称呼。包含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两种。但在很多普通人眼里,研究生被错误地理解为硕士研究生,其实这是不对的,今天说一哥为大家系统而全面的讲解一下,它们两者的区别。

2、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对学历层次的划分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小学。从以上的排序中可以看出,博士研究生位于学历之首,算是最高级别,硕士其次排行老二。不同的级别含金量不同、难度系数也不同。人生的成长跟学历的成长是相通的,没有谁不想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

3、这是一道亮丽的分割线,硕士研究生主要以应用为主,学术为辅。当修学完所有课程学分,通过一些系统性考试,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所在专业的论文答辩即可。而博士研究生则以学术为主,应用为辅,除了动脑能力强,动手能力也要强。必须具备个人科研能力。从实验的设计到整个项目的完成,从论文的命题到高端期刊上高水平论文发表,都要求实事求是、严谨慎重、成果显著。二者相比,博士研究生更加专业、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具有权威性。

4、随着市场上学历的通胀,就业压力的增加,硕士毕业生数量每年与日俱增,我们所面对的情况将越来越复杂。当然也有积极乐观的一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已深入各行各业,为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创造了价值。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自中美贸易战持续数年以来,高端技术被封锁、被限制、被封喉,倒逼国内抛弃依赖、自主研发。而这时,博士研究生成了稀缺人才,高科技领域需要他们去创新、去攻关、去开疆拓土。所以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去科研单位搞科研,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去企业搞发展,各自的就业方向和选择完全不同。

5、除此之外,学制时间也不同,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在2~3年,而博士研究生则需要4~5年,还需要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和独立科研成果。学习内容也不同,逻辑思维相异等等…

二、全日制研究生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途径

1、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途径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目的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研究生教育主要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类。

2、学历教育指的是研究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生入学考试,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推荐免试和部分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自行组织的单独入学考试。被录取后,研究生获得学籍。满足学位条例规定要求后,研究生毕业时可获得硕士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学历教育的招生工作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

3、学历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普通研究生、单独考试研究生、参加一月统考的法律硕士和MBA。学历教育为有志于深造的学子提供了全面的学术训练和专业发展机会。

4、非学历教育则指的是研究生不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生入学考试,没有学籍。这类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毕业时不能获得毕业证书,学历保持不变。非学历教育为在职人员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学习途径,以便他们能够在工作的同时提升自我。

5、非学历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在职攻读专业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非学历教育工作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

6、综上所述,无论选择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都能满足不同人群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通过合理规划和选择,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研究生教育之路。

7、全日制研究生,即周一到周五即正常工作时间上课的研究生,概念基本上等同于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脱产学习的脱产研究生。

三、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的区别

1、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又可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生入学考试(含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推荐免试和部分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自行组织的单独入学考试),被录取后,并在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硕士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研究生学历教育分为普通研究生(双证,包含全日制研究生及非全日制研究生)、传统在职研究生(单证在职)。

2、研究生是一种学历,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旧中国,研究生教育非常落后,发展非常缓慢。193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硕士生、博士生需在大学或研究所学习,研究两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并经教育部复核通过,才能获得硕、博士学位。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战争状况(内战和抗日战争)各高校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无法实施博士生培养工作,只招收了少量的硕士研究生。从1935年至1949年,旧中国共举行9届学位考试,授予硕士学位232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但经历了坎珂曲折的过程。当国家政治经济发展顺利时,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发展比较顺利,当国家政治经济发展遇到挫折时,高等教育便受到干扰和破坏,发展不够顺利。在此之前,中国主要立足于培养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研究生。对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要求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要求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在精英教育阶段,研究生培养以学术型为主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主要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输送人才。但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了,如果仍然以学术型为主,毕业后就业就很困难,而且大多数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研究生结构要作调整,即保留一部分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主要由研究型大学承担,大多数高校和专业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研究生,即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研究生。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在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早就有了,而且规模很大。如,1987年美国的硕士专业学位已达500多种,博士专业学位47种。2000年,英国就已经在33个学科开设了153个专业博士项目[2]。中国研究生专业学位发展历史不长,198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次讨论了设立专业学位的问题。1991年设置了第一个硕士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然后又设置了建筑学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了黄达等学位委员提出的“关于按专业授予专业学位证书的建议”,将我国学位类型分为两类: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授予方式也分为两种,即学术学位按学科门类授予,专业学位按专业学位类型授予。标志着专业学位制正式建立[3]。1996年,国务院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对专业学位设置目的、特点、层次、审批、培养、管理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搭建了稳定的制度平台。1999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首次全国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有硕士专业学位39种,博士专业学位5种,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以5%~15%的速度递增。2009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招生单位逐步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数量,在2009年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减招5%~10%,用于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2010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整个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比例已达到24.67%。教育部还要求增招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这将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在职攻读学位为主的状况。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研究生教育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进一步转变。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了两种形式,一是招收在职人员的非全日制学生,二是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全日制学生。为什么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各行各业对知识、科学技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二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愈加突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的主要驱动力,我国必须加快建设成自主创新型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是企业创新中最具能动性的战略要素。我国以往的研究生以学术型为主,大多流向科研、教育领域,而数以万计的企业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满足企业创新对人才的需求。三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高校扩招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仍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导致供大于求,发展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减少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有助于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上所述,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八个阶段,经历了与社会政治、经济“同甘苦、共患难”的曲折的发展过程。它昭示高等教育与社会应构建什么样的关系?有人认为,高等教育不应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应“突破”和“超越”“适应论”,高等教育应“回归认知理性、建设完善的学术市场”,否定高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性”。还有人主张大学要远离社会,远离市场,保持自己的独立性[4]。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是不切实际的。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八个阶段看,每一个阶段都是与社会现状相适应的,都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的。其中第二阶段的挫折,尤其是第四阶段“文革”的动乱,教育的“适应性”因而遭到了破坏,其它六个阶段由于社会呈上升发展态势,教育的“适应性”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教育因社会的存在而存在,不可能脱离社会、远离社会。任何一个国家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不能因为国家在某一阶段政治经济发生过偏差和失误而否定教育的适应性。教育的失误是由执政者和决策者的错误造成的。大学在某些方面可以“与社会保持张力”,可以具有超越社会和引领社会的功能,发扬大学的批判性和创造性,但大学不可能改变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大学应主动适应于并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才有生存权和生命力。这是大学的外部规律。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应按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如学生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师发展等规律办学,应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而不能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办学。这是大学的内部规律。因此,潘懋元教授关于高等教育的“两个规律”,即“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是完全符合客观现实的。

五、研究生教育特点

1、国际上,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主要有三种学习形式:论文学位;课程学位;学位论文及课程。与此不同的是,我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和申请同等学力的学位。

2、此外,为了帮助在职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学位课程,许多大学也开设了研究生课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扩大了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范围,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3、宽进指的是降低入学要求,让那些想要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尽可能方便。“严出”是指实行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相同的毕业要求,保证其高质量。在入学要求上,美国、英国、日本等大国教育的研究生所制定的标准都是“学士学位”+“一定程度的英语水平”。然而,非全日制研究生要想获得学位,必须努力学习课程和论文上辅助努力。

4、在国际上,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学分制管理。每个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才能按时毕业。在美国,每学期修读不到10个学分的学生可能会失去助学金,而且难以按时毕业。

5、在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管理也实行学分制。无论学生是在职攻读专业学位还是申请具有相同学历的学位,必须完成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的学分才能有资格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6、据介绍,美国、英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获得贷款和补贴。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全成本制。一方面,学生必须支付修读学分缴纳的学费。虽然各学院的收费标准不同,但主要是指全日制研究生的收费方式;另一方面,学生不能得到贷款和助学金。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官网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