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考研(二战考研必须回户籍所在地考吗)




二战考研,二战考研必须回户籍所在地考吗

读研深造好不好?

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看法是不一样的。从就业角度看,如果以研究生身份去“考公”,的确可选的岗位范围更多,而且在热门的就业城市竞争力更高,当然还可以增加专业知识积累,更贴近目标职业的能力要求……因此,近年来,考研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57万,而2021年报名人数为377万,同比增长80万。相较而言,2021年国内研究生招生人数同比仅增长7万人,且扩招专业多集中于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即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因为就业难,催化考研热,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决定“二战”考研的学生人数亦有所增加。麦可思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矢志考研”的往届生呈现上升趋势,毕业半年后未就业并且“准备继续读研”的比例从2016届的1.9%上升到了2019届的4.0%。

随着2022届毕业生考研成绩公布,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部分没有考到好成绩的学生继而陷入是否需要“二战”的迷茫中。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坚持,人不应该遇到困难就放弃;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及时止损”,没有必要为了坚持而坚持,而是应该定心安神,尽快准备“春招”。笔者结合近年来自己所积累的一些个性化就业咨询经验,建议有同类困惑的学生,可依据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及决策。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选择“慢就业”须谨慎

首先,看企业招聘的逻辑。企业招聘分成校招和社招,一般来大学开宣讲会的都属于校招。校招不会看你的工作经验,有实习经验最好,没有就看看社团经历、学习成绩、大学期间的活动经历等。招聘方也很清楚,校招的毕业生工作经验不足,有很多的岗位培训资源也会向应届毕业生倾斜。相反,社招就是面向社会的招聘,招聘时一定要看工作经验,在岗位JD中所明确的工作经验要求,也都会一一落实;否则,一般连简历筛选这个“第一关卡”都很难通过。

其次,是否需要“二战”考研,取决于我们想求职的岗位是否需要一个更高的学历,以及自己是否对研究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是以目标为导向。汉语里有个词叫“准备”,什么叫“准备”呢,第一点先瞄准,确定目标,再为目标准备资源,设计达成路径。就业也是一样,一定是先有就业目标,再看这个目标是否需要高学历,如果需要就去考,不需要就直接就业。

现实情况是,很多大学生搞反了这套逻辑,把“准备”变成了“备准”。自己可能不适合做科研,未来也不想做基础类的工作,或者看到身边同学考研究生,自己也犹豫要不要考……最后读研究生时,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感到难受,做科研工作时可能发现自己不擅长,或者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干别的吧,读了这么多年书,又不甘心。“真是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最后,后疫情时代,多数行业受到冲击,原有的行业发展业态正在急速改变,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国家经济发展提质增量,行业发展供给侧改革持续,社会岗位需求随之发生了变化,加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时间拐点暂时无法测算,目前政府仍在帮扶企业稳岗扩就业,招聘岗位本身就显得珍贵,所以建议大学毕业生谨慎选择“慢就业”,如果没有非常明确的考研目标或者人生发展目标,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中锻炼成长。作为大学毕业生,我们就业找的是第一份工作,不是一份完美的工作;对于大学生而言,从学历和能力出发,找一份工作并不难,关键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时刻紧盯目标,更多地去积累,在工作中实现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多地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在职业发展中找到路径。

坚持目标导向,衡量“二战”考研的必要性

读研还是不读研,似乎是当代大学生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把“提高考研升学率、提升就业质量”作为自身发展目标之一的高校里,出于单位绩效考核要求,老师们都会鼓励学生读研深造。不可置否,研究生教育具有“人才蓄水池、就业缓冲器”的作用,对于考研学生而言,因为对大学生活以及专业情况已有充分了解,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有更加深刻的思考,以终为始,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准备。

在具体个体咨询辅导中,大学生考研的原因主要可分为如下四类:其一,自己还没有想好未来要做什么,所以先读个研究生;其二,家里人支持,觉得研究生就业机会多一些;其三,本身专业不喜欢,希望跨专业深造;其四,自己喜欢研究生的专业,希望可以继续深造。

二战考研(二战考研必须回户籍所在地考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二战考研(二战考研必须回户籍所在地考吗)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