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考研和本科考研有什么区别(专科考研和本科考研有什么区别吗)




专科考研和本科考研有什么区别,专科考研和本科考研有什么区别吗

《金刚经》里说:

  •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这一段就是体现了佛陀前面讲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以蕅益大师说这里的“四果”都是无为法,都不能「作是念」,也就是不能有故意得到这四果的心,不能故意修「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一旦起了修这四果的心,就是「作是念」,就是有为法,必将求而不得。

所以,世尊引须菩提就他自己所证的四果而言,只要有了自以为我已得这四果之念,必将得不到这四果。

所以,这是在教我们舍弃“我见”,以离我慢障为旨,若自以为有所得,即非得矣!一切有所得都是有为法,不是无为法。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四果,是从“声闻”起修,走的小乘佛法,有四个阶位,又叫“四圣果”,最终证得小乘阿罗汉。

什么是「须陀洹」呢?

须菩提说「须陀洹名为入流」,须陀洹者梵语,直译过来就是“逆流”,逆生死流,不染六尘,故曰「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入流就是入圣流,而无所入,无得果之心也。所以「须陀洹」是修行的初果,此时离六尘,初步进入如来法流。

但佛性本是一物不立,本是清净无染的,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入’,故又曰「而无所入」。

这其实是大乘的说法,在修小乘声闻时,是不会有这样的认知,须菩提已经由小乘转大乘,所以才会如此说。

什么是「斯陀含」呢?

须菩提说「斯陀含名一往来」,六祖说:“心有一生灭,无第二生灭,故名一往来。”

也就是说,前面的「须陀洹」还只是刚刚「入流」,每次还需要经过多次往来,也就是经过多次念头的生灭,才能入灭受想定。

而「斯陀含」则是“一往来”,所以「斯陀含」只须经理一次念头的生灭,前念起妄,后念即止;前念有著,后念即离,然后立马入灭受想定。

但佛性本就是没有往来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所以没有念头的往来生灭,这才是不生不灭的佛性之体,故曰「实无往来」。

这其实是大乘的说法,在修小乘声闻时,是不会有这样的认知,须菩提已经由小乘转大乘,所以才会如此说。

专科考研和本科考研有什么区别(专科考研和本科考研有什么区别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专科考研和本科考研有什么区别(专科考研和本科考研有什么区别吗)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